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彭享华,1954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国书画协会会员、理事,重庆市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加坡神州艺术院高级顾问、东方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三峡油画院特聘画家、渝洲画院副院长、重庆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2022年中国文联授予:中国书画艺术家百佳称号。参加了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军美术作品展、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参加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直辖市美术作品展。重庆三峡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接受香港凤凰电视个人专访、重庆电视台《精彩人生》专访、重庆电视台专题片《彭享华油画人生》等
《追梦音乐》系列 一110 cm x 70 cm油画
《追梦音乐》系列 二110 cm x 70 cm油画
写实主义的朝圣之旅
1995年秋,我从柏林出发,旅行目的地是法国巴黎。在途径德国西部城市科隆时,我拜访了科隆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博物馆主厅左侧的一面墙上,骤然看到一幅巨大的素描肖像。作为一位长期痴迷于写实绘画的观看者,我被这件作品惊撼了。我无从判断,如此巨大尺幅的素描作品,可能用什么材料来完成?
《追梦音乐》系列 三 110 cm x 70 cm油画
《追梦音乐》系列 四 110 cm x 70 cm油画
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一张冷漠呆滞的男性面孔,没有明确的身份特征,脸上的所有细节都被不厌其烦地罗列出来,皱纹、毛孔、皮屑、睫毛、胡须、发丝……被某种笔刻画在一张平整的纸面上,构成了令人惊悚的具有深刻西方社会痕迹的人类心理现实。
这件收藏在科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素描是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代表艺术家查克.克劳斯的经典之作。
《集市》系列一 120 cm x 80 cm油画
《集市》系列二 120 cm x 80 cm油画
自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发生以来,写实主义绘画仿佛日益式微,但如果有机会你能站在这幅巨型素描前,也许你会重新来理解写实主义的含义。
写实主义的伟大传统是西方艺术历史最珍贵的遗产。我曾经走遍了欧洲几乎所有最重要的美术馆,在我目睹过的历经数百年累积下来的作品中,真正能令人叹为观止的写实绘画,近乎寥寥无几:达.芬奇《蒙娜丽莎》;乔尔乔内《入睡的维纳斯》;唯米尔《倒牛奶的女人》;伦勃朗《夜巡》;霍尔拜因《出访英国宫廷的法国大使》;安格尔《泉》;籍利科《梅杜萨之筏》;里希特《下楼梯的女人》……。站在这些作品前,你一定会在内心升腾起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除了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人主义关怀,这些艺术家所掌握的纯粹的描绘技巧也令人惊异不已并感觉遥不可及。
《集市》系列三 120 cm x 80 cm油画
《风景创作》系列一 120 cm x 80 cm油画
写实主义绘画作为人类视觉经验的记录工具,它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作为在人类自身发展历程中它对人的观察能力、审美判断、描摹技巧、人文诉求的完美统一和表达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它的历史与现实的价值认定将会是无限的。
也因此,尽管在当代艺术甚嚣尘上之际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艺术从业者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坚守写实主义画风。
彭享华就是其中一位最执着的朝拜者。
《风景创作》系列二 120 cm x 80 cm油画
《风景创作》系列三120 cm x 80 cm油画
1983年,彭享华从西南师范学院毕业,正值西方各种文化思潮汹涌而至的时刻。自19世纪末以来,那些在技巧上被简化,在观念上被提升,在理论上被魔幻的西方现代主义表现方法逐渐覆盖了写实主义。已经很难了解彭享华当年是在怎样的纠结中拒绝了更易模仿和更易喧哗的现代主义,毅然拿起笔来,在画布上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写实风格的艰难爬行。
彭享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停留在人物上。应该说,新中国建立后,从苏俄绘画传统挪用过来的油画范式,其艺术功能开始朝着服务大众的方向倾斜完全是顺理成章的时代需求,主题画又是这一功能最有效的诠释。让社会主角的人类进入油画创作中,无可非议地构成了主题绘画的逻辑秩序。在很长时间内,彭享华都是沿着这个逻辑秩序来完成自己艺术追逐的。
新世纪之后,彭享华放弃了主题绘画创作,突然侧身进风景画的行列里。
《风景创作》系列四 120 cm x 80 cm油画
《风景创作》系列五 120 cm x 80 cm油画
早在乔尔乔内时代,、风景画还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中,也正是这位出神入化的人物画大师,把一幅提名为《暴风雪》的风景画第一次演化为了一件独立作品;于是风景画作为一个独立画种诞生了,它是人类精神日趋复杂化的表征。
或许,彭享华并不一定需要知道乔尔乔内是人类的第一个风景油画家,但他却知道他向风景画转向是要通过对景物的观察与描摹来审视自己身处的时代境遇。“梨花”是彭享华投入精力与激情的一批作品,是他用一种高调的白色在画面中铺设的某种心境叙事。
而近年来彭享华的关注点再次转向,他把对人的兴趣提升到自己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计划了一个系列——在去掉背景中所有物体干扰的画面只留下人物造型,并铺陈着深暗的底色,这是一般意义上称为肖像画的纯粹模式。画家彭享华试图来挑战这一绘画史上公认的难题。肖像画的纯粹性对画家的要求到了几近变态的程度,描绘对象的生理表象、心理历程、个性特征、社会属性等必须在一览无余的平面空间中充分呈现出来。
《写生作品》系列
《写生作品》系列
而描绘者提供的画面又必须和技法、形式、风格形成具有说服力的逻辑系统,让它在面对观者时不至于接纳诧异的目光和承受无缘无故的疑虑。彭享华的画面中那些年轻的面孔神情专注,自信而又谦恭,外露平静却内心激越,每人都手握一只乐器,从而构成了我们习惯于称为“系列”的作品,它遵循着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重复就是力量”的原则。
《写生作品》系列
《写生作品》系列
从彭享华在每一件作品中投入的工作量来判断,画家有一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刻板态度:除了痴心于对描绘过程的自我享乐外,始终想把观者的感受控制在自己的笔端。看得出来,彭享华心无旁贷长时间地匍匐画面上挑战超级写实的某些极限,他一定不会同时来计算投入与产出的平衡效应。这是一种殉道者式的艺术朝拜,是对艺术的无功利活动的真情演绎,是对艺术作为劳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无原则地肯定。
《写生作品》系列
《写生作品》系列
“如果工作对于人类不是强索的代价,而是目的,人类将是多么的幸福”,罗丹在面对他毕生劳作而从未厌倦时这样喟叹。无疑的是,彭享华的工作带给他自己的也肯定不是强索的代价,甚至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写生作品》系列
《写生作品》系列
尽管写实绘画在现代主义者的理解中已经是一个过去式的语境,也许,没有所谓“观念”意识的写实绘画作为复制现实的手段已经被锁定在艺术的传说之中,但它却不会被历史忘记;而更令人感慨的是,它会永远激励层出不穷的追随者甚至用毕生精力去复现它的辉煌。
克劳斯晚年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但他却始终用他的高超的写实主义技巧坚守在“写实”的高地,他的执着与随之获得的成就值得我们膜拜与敬仰。或许在今天,彭享华式的写实绘画并不能被艺术史所书写,但对于如朝圣之旅的灵魂画者,我们仍然会投以崇敬与赞赏的目光。
张奇开
2022.07.25.
![]() |
![]() |
![]() |
![]() |
![]() |
![]() |
![]() |
![]() |
被感动 | 同情 | 囧囧 | 愤怒 | 和谐 | 悲剧 | 高兴 | 打酱油 |